“对德合作”是太仓最为明显的优势之一,也是我市20多年来一以贯之不懈推进的重点工作。如何继续提升我市对德合作层次?我市提出要加快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两会期间,关于如何高层次推进对德合作,亦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创新智造中推动德企与民企互动发展
“过去二三十年来,太仓对德合作已经取得了良好成绩,可以说是国内中德合作的先锋。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既是对以往成绩的肯定,也提出了向后的发展方向。”市政协委员张臻伟认为,瞄准“中德合作城市典范”的目标,今后太仓的对德合作,不仅是某一单个项目的引入,而是要更多考虑完善产业链、强化技术创新,增进制度理念、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融合,为全国提供样板。
产业合作仍然是我市与德国合作的核心。近年来,我市正致力于推动德企加强创新研发、推进智能制造,实现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在太仓有效对接。张臻伟建议,从太仓中德产业合作基础出发,我市应格外注重打造与德国在创新、智造方面合作的典范。
张臻伟表示,在太德企越来越多在本地开展技术创新,着手开展“工业4.0”实践,目前我市政府、德企等相关方面正在推进中德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建设,这是一个面向产业发展的未来平台,将包括“工业4.0”展示工厂、中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个中心将为德企之间、德企与高校院所之间提供技术合作平台。在运作成熟后,也希望民营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推动创新与升级。
无论是创新研发,还是推进智能化生产,都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支撑。张臻伟所在的克恩-里伯斯公司将在现有人才培养基础上,推进全员培训、终身培训。作为太仓高新区欧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席,张臻伟也希望在克恩-里伯斯培训体系更加完备的基础上,推动更多德企、民企在企业人才培训上开展交流合作。
张臻伟认为,太仓率先推进智能化生产,将吸引更多智能制造元素供应商来太,也将为我市导入与智造相关的中高端项目提供良好契机。
■构建对德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生态圈
在市政协委员郁颖珠看来,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就是要求太仓的对德合作比其他城市更有特色,对德合作的体制机制更具创新性。
作为高新区招商局局长,郁颖珠一直在考虑如何推进对德合作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她认为,要着力引进产业项目,打造对德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圈。当前,我市对德合作已经形成高端装备制造、汽车核心零配件等特色产业,要把特色做特,构筑对德合作的优势竞争力。要针对现有产业,引进龙头项目,通过补齐前道的研发、后道的检验检测等环节,完善产业链,形成德企之间、德企与民企之间稳固的配套合作关系。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的今天,人才是发展的核心资源。郁颖珠表示,要继续提升人才教育培养层次,在现有“双元制”中专大专本科教育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增加人才供给,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大国工匠。
目前我市已有德国中心等不少对德合作平台,郁颖珠认为,在产业发展上,还要打造更多公共服务平台。要立足智造与科技创新打造高端平台,推动形成创新发展、智能化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增进中德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往,民企更多是寻求与德企配套发展,近年来,中德企业在技术、资本等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多,要继续鼓励德企与民企合作发展,鼓励民企积极走出去,寻求与德企更深层次融合发展。
■做亮双元制职业教育品牌
市人大代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院长苏志勇表示,太仓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教育层面也应进一步推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本土化实践,做亮双元制职业教育这个品牌。
苏志勇介绍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为我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经过十几年的本土化探索实践,我市已经形成了“政府引领、校企合作、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双元制本土化职业教育新模式,打造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太仓样本”。
健雄学院和省太中专是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实践的两大承载平台。通过“双元制”模式,我市已经培养了数以千计的技术型人才,为太仓乃至周边众多的德资企业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服务。
如何进一步深化双元制职业教育?苏志勇表示,健雄学院成立了AHK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这个基地的主要任务是把目前学院已经比较成熟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向国内其他高职院校进行推广,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目前,健雄学院已和多家院校有过相关接洽,力争让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秀成果惠及更多师生。另外,从全市层面看,进一步做好全国首个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扩大项目的规模、影响力,也是我市做亮双元制职业教育品牌、打造“中德合作城市典范”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