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60个标箱搭乘长航洋山1号船舶驶离太仓港上港正和码头,开往洋山港。这是太仓港至洋山港“穿梭巴士”一日3班日夜运行的一个场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体两翼”组合港中的北翼集装箱干线港,太仓港通过“沪太通”正深层次参与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分工、加入循环,确立江海中转枢纽港地位。
据太仓港口管委会统计,截止到12月8日,今年“沪太通”业务累计完成47846.75标箱。其中今年1至11月,“沪太通”累计完成计费重箱45925.75标箱,同比增长405.5%。预计到今年末,“沪太通”集装箱运输量将突破5万标箱。
“太仓港‘沪太通’业务之所以能够实现3万标箱、4万标箱到5万标箱的跨越,是因为苏南地区有着坚实的外贸基础。在服务苏南以及周边地区中,太仓港进一步提升服务能级和水平。”太仓港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近4年的培育和发展,“沪太通”模式的市场效应和社会反响不断放大,在苏南地区已经形成了广泛而有影响力的太仓港品牌。
“沪太通”模式诞生于2015年6月,是指将太仓港作为上海港的港口延伸,建立沪太两点合一的通关模式。长期以来,苏南地区外贸货物通过集卡陆路直运由上海洋山港区或外高桥港区进出,每天有4万多辆,占据约380公里道路,这种陆路运输存在费用高、道路堵、风险大等问题。“沪太通”模式实现两港物流运输体系对接,把外高桥至洋山“穿梭巴士”平台移植到太仓港,开辟太仓港至洋山港每8小时一班“定点、定时、定线、定航次、定价”五定班轮“穿梭巴士”,提供比集卡陆路直运物流模式更省、更快、更畅通、更安全、更环保的远洋中转服务,引导苏南地区集装箱“陆改水”从太仓港出运。
该模式简化企业出口手续。将上海港与太仓港合作的上港正和码头作为上海港的延伸,出口集装箱进了上港正和码头视同于进了上海洋山港。客户只要将洋山码头出口的集装箱在规定时间内送至上港正和码头,经太仓海关放行后,即可由“穿梭巴士”运送至洋山港码头并直接装船出海。
压缩企业通关时间。以转关为例,太仓港代理上午将报关单录入申报,经大通关、审单、场所运抵等条件检校过后放行一般已至下午,报关放行后,代理还需批量录入转关申报单,再经海关审批。而运用“沪太通”模式,上午代理申报后可直接放行,下午便可装船到洋山换大船,通关时间大幅压缩。
“沪太通”模式的运行,不仅降低了企业物流运输成本,每标箱货物比传统集卡陆路运输节省约400元/标箱,也让苏锡常乃至苏北等地通过陆路前往洋山港的集装箱“弃路改水”。“沪太通”模式实施以来,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青睐。许多企业把由陆路直运洋山港改为从太仓港中转洋山港出运,比如苏州金莱克、达亮电子、无锡小天鹅等苏南以及苏北一批企业都货走太仓港。另外,丹麦马士基、日本海洋网联船务、法国达飞轮船、中远海运等13家航运巨头都参与到“沪太通”业务中。
凭借着客户和代理两端的认可、船公司的支持重视、太仓港口管委会和码头的保驾护航,“沪太通”已经成为践行“港航发展共同体”的最好实践,将成为推进江海中转和“船、港、货”多方受益的有力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