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合作农场即将迎来又一次丰收,放眼望去,2000余亩稻田一片金黄。走在深秋的田野上,吸引人目光的除了沉甸甸的稻穗外,还有安装在田间的各种装置,这些装置有的结构很简单,像挂在杆子上的大塑料瓶,有黄有白,沿田埂每三四米就有一个;有的复杂些,顶上是太阳能电池,下面是灯;还有的结构更复杂,像一台小机器。这些都是东林合作农场用于防控虫害的装置。
这块水稻田是城厢镇创建面积达1.37万亩江苏省绿色优质水稻基地的一部分,作为全省首批通过技术方案评审的13个基地之一,即将迎来省级验收。这一基地基本覆盖城厢全域的稻田,包括万丰村、东林村、电站村、胜泾村、永丰村、新农村和太丰社区等六村一社区。
东林合作农场负责人徐坚告诉记者,在基地建设中,合作农场综合开展了生态调控、物理调控、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像这些黄色、白色的“大塑料瓶”,其实是性诱捕器,里面有害虫的性激素,可以诱捕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大螟等。在物理调控方面的举措也很多,并且从工厂化育秧阶段就开始了,在育秧期,就注重阻隔灰飞虱,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同时还合理安排播种期,避开灰飞虱、螟虫的成虫高峰,从而降低虫害。
“种植这些草也是物理调控的一种方式。”徐坚指着田埂上隔几米就生长的一丛丛高约1米、叶片和水稻相似但更长更多的草介绍说,这种是香根草,和水稻一样都是禾本科植物,它会产生一种挥发物,对害虫的吸引力比水稻更大,从而把害虫吸引过来,一方面直接减少害虫对水稻的侵害,另一方面香根草产生的一种活性物质还能毒杀孵化在叶片上的幼虫。
生态调控和物理调控能减少虫害,但药物防治依然是需要的。记者了解到,城厢镇在绿色优质水稻基地创建中,还持续推进生物防治,包括用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精准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替代常规农药品种等。高效的新型植保机、甚至无人机也在各村得到了广泛应用。此外,如永丰村还使用肥药的“减施增效集成技术”,综合应用新型缓控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测土配方按需施肥技术等,实现农田的“减肥”;通过“润湿展布技术”,使药水就像涂在叶片上一样,很长时间都不会掉,让作物吸收更充分,从而减少总的用药量。而万丰村则探索建立包括用轮作中种下的紫云英结合菜籽饼作肥料、赤眼蜂“虫防”、人工拔草加保持水位方式除草、有机酵素浸种等一整套种植方式,建成50亩有机水稻基地。
城厢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江苏省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定位为绿色食品的储备基地,是指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选用优良品种种植,参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等要求实施生产与管理,建立健全并有效运行基地管理体系,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区域。城厢建设的优质农产品品种是水稻,通过基地创建,一方面能提升城厢所产水稻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提升城厢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