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挥锹奠基,《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随之发布——重大教育科研工程与重大产业规划同时推进,奏响了我市新时代的奋进鼓点,也让太仓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号角越发响亮,以创新为基调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加清晰。
时代与机遇呼唤高承载力
抢抓新时代机遇,聚力高质量发展,是当下的主旋律。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全面加速新阶段,长江经济带建设不断深化;沪通、南沿江铁路加快建设,我市“5+1”铁路网络加快构建,太仓正阔步迈入高铁时代;两大高校、两大文旅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子太仓,使太仓迎来了多重机遇叠加的关键时期。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抓牢机遇、精准谋篇布局,才能把握机遇、加速跨越发展。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所在的娄江新城,与航空产业,是我市抢抓机遇亮出的“组合拳”。娄江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立足“未来新娄江、最美田园城”的愿景,致力打造“长三角国际开放先行区、临沪科创智造示范区、现代田园城市样板区”。区内将有高铁、高校、高层次人才与项目聚集,将承担起提升城市能级、增强太仓配置高端资源要素能力的重要使命。发展航空产业,也正符合太仓的城市个性、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未来方向,对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带动全市产业向中高端跃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航空产业快速成长,太仓紧邻国内航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上海,拥有相当的制造业基础。而西工大及其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硅盐所等在太仓发展,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创新能力。
新城市新产业,洞见新未来
秉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我市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随着新城建设的推进、新产业规划的出炉,太仓未来的美好模样也逐步丰满起来。
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校区的开工,是娄江新城建设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助推高质量发展的高端要素正加快聚集。目前,高铁太仓站、多条铁路项目建设正在推进,新城道路工程实施已经铺开,工人文化宫、娄江新城滨河公园等重大项目日益展现英姿。稍早前,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开工建设,与西工大太仓校区毗邻。从娄江新城建设的开局中就可以感受到未来新城的标准之高、能级之强。
根据《太仓市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将打造主要包含航空整机装备、航空智能装备、航空功能服务在内的航空产业新体系,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事实上,先行者已经启程。从舍弗勒的航空维修,到黑龙智能工业的航空增材制造,再到比赫电气的旋翼除冰系统等,太仓航空产业涉足者越来越多。可以说,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又将推动现有产业转型提升,形成我市具有引领性的主导产业,发挥关键优势产业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作用。
作为航空产业布局中的“一中心”,娄江新城将为这一高端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娄江新城拥有丰富的教育科研与人才资源,特别是依托西工大太仓校区,可以与高校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学科拓展、国际交流、产业融合等主题,开展全面深入的航空产业合作。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新城未来导入的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以及各类创新研发平台载体、高端产业化项目,打造航空产业科教研发创新中心。
奏响产城融合“奋进曲”
产城融合将为太仓带来无限可能,但同时,航程刚刚开启,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凝聚各方合力。
当前,新城建设拉开框架,要在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做细专项规划,结合自身定位、瞄准行业前沿,仔细斟酌、精心编制,做到真正以前瞻眼光实现对未来的引领。不少项目正在建设或即将建设,要强化服务理念、密切协作配合,不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为各项工作开展提供优质服务。新城建设要注重配套措施、优化环境。
航空产业拥有庞大的应用市场、光明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不少的竞争压力。我们要拿出敢为人先的精神和志气,以敢闯敢试的胆识和魄力,担当作为、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有利于航空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产业政策体系和市场开发格局,积极引导企业向航空产业转型,大力招引航空项目人才,加快建设良好产业生态,推动航空产业不断壮大。
促进高水平产城融合,还需以开放合作、改革创新来激发活力动力。要配套优质公共服务设施与营商环境,筑牢融合发展基础;扩大开放,集聚更多海内外资源,让更多创新成果、高端人才在太仓落地生根;依托不断聚集的高校、高端项目等资源,开展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创新要素,实现优势共享、产业共融。
新城市承载新发展的梦想,新产业体现谋求发展的魄力。让我们以城市为基、产业为核,创新为本、开放为翼,推动高端产业与高能级城市协同互促,奏响产业因城而强、城市以产而兴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