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收割机隆隆的机声中,一排排水稻齐刷刷倒下。抓上一把新收上来的稻谷,能闻到一股淡淡的谷香……尽管离秋收还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但记者9月12日在浮桥镇一片稻田边看到,这里的早稻已经成熟。
眼下,全市绝大部分水稻刚刚进入灌浆扬花期,为何浮桥这片50亩的水稻已进入收割期?在现场的浮桥农业专业合作联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他们今年专门从上海引进过来试种的早熟稻种——“沪早香软1号”。这是一种“早、香、软”三者兼备的新品种,与本市常规单季晚稻相比,具有生育期短、早种早熟的特点。它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经过多年选育而成,平均亩产500~550公斤,全生育期在130天左右,5月初种下,9月中旬就可收获。
“今年4月底,我们针对本年度实施轮作休耕地块,提前启动了育秧工作。首批育出的20多亩‘沪早香软1号’于5月18日移栽到大田。”浮桥农业专业合作联社负责人陆建革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去年成功试种“老来青”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沪早香软1号”,它具有外观较好、香味浓郁、口感软而有弹性且冷饭不硬等诸多优点。
目前,太仓主要的水稻品种成熟期都比较晚,稻谷成熟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而“沪早香软1号”“老来青”可在9月中旬成熟,弥补了市场上地产新米缺乏的空档期。陆建革告诉记者,总的来说,试种还是比较成功的,该品种的长势相当不错,产量也比较稳定,保守估计亩产在800斤。目前,这批早稻已收割完成,预计中秋节前后即可上市,供市民尝鲜。
“卖稻谷肯定不如卖大米。按今年的粮食价格,1斤稻谷最多卖1.3元,即便加上价格补贴,也没有太大的效益,而1斤品牌大米的价格则在6~8元,有的甚至超过10元。”陆建革笑着对记者说,将稻谷加工成具有品牌的浮桥大米对外销售,将大大提升稻米的附加值。太仓很多村都有自己的大米品牌,品种也基本差不多,要想自己种植的大米卖得好,价格卖得高,关键得有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相对那些11月上市的新米来说,“沪早香软1号”“老来青”的新米在中秋节前就可上市供市民尝鲜,无疑抢占了市场先机。据介绍,今年,他们继续深化与上海科研机构的合作,就是为了使自己种植的优质大米在本地提前上市。同时,该合作联社还与相关村合作种植了200多亩南粳46号、苏香粳优质稻米,逐步培育自己的特色大米品牌,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