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十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太仓分会场各项活动顺利举行,300多位海内外精英,以及西北工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学者专家们汇聚太仓,共话创新创业,共商合作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或将落地太仓,海内外人才也将在太仓谱写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对于太仓来说,广纳贤才、汇聚精英,并不始于精英周。太仓自古以来崇文重教、人才辈出,走出了“中国居里夫人”吴健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等世界着名科学家及11位两院院士。多年来,太仓致力于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创新实施了一系列人才政策。今天的太仓,人才总量已达16.76万人,高层次人才突破1万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1人。
人才,是一地发展最核心的“第一资源”,是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随着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沪通铁路、苏南沿江铁路、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的加快建设,以及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合作办学项目的正式落户,太仓正迎来一个加速跨越、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为广大精英人才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昭示着太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人才。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太仓求才若渴。为此,太仓广发“英雄帖”,建立了一个既深度了解太仓、强烈认可太仓,又广泛联系人才、精通前沿科技的引才伯乐“朋友圈”,通过引才奖励向全世界吸引“千里马”。今年,我市在原有奖励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太仓市社会化引才政策升级版,以更优厚的条件、更温暖的怀抱吸引全世界“最强大脑”。
吸引人才是第一步,留住人才才是题中应有之义。“人才难得而易失。”留住人才,靠一项政策一个部门还不够,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着力优化人才机制,努力营造引才、用才环境,激发人才建功立业的热情,为我市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的目标提供不竭动力。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现实规律,对人才而言,政策、环境、服务的优势缺一不可。因此,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完善激励制度和服务政策。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勇于自我革命,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突出政策引领,优化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全面推进人才发展机制改革。比如提高政府办事效率,降低海外人才的办事成本,简化人才引进的居留、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审批流程和手续。通过这些实际而贴心的服务,让干事立业的环境不断改善,海内外人才有更大信心和动力投身到创新创业中来。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没有平台不行。近年来,太仓着力打造了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德创园等一大批人才载体平台,为人才项目落地打开方便之门。面对未来的发展目标,太仓还需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完善创新人才载体建设。在信息化时代,依托现有科技园区、未来的高等院校资源,太仓可加快构建“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建设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
留住人才,还需要从心出发,懂得尊重和包容人才。凡是人才难免有个性、有差异,干事创业快慢、成效也固然不同。在搭建人才平台、创造孵化基地的同时,也要敢于和善于理解和包容。同样的待遇、同样的条件,有的地方能够留住人才、激发人才、成就人才,有的地方可能质疑人才、伤了人才、埋没人才,这并不是政策有差别,而是一地对于人才的态度。因此,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既需要相应的政策和服务,更需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包容个性以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